黄氏家庙 | 廣東大埔

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若干问题探析

位置: 首页 > 黄氏研究[ 发布时间: 2015.4.29  作者: 佚名(网络)  阅读: 7558 ]

一、黄敦、黄膺的入闽时间及其父辈

张肩孟《虎丘黄氏世谱原序》宋淳化三年壬辰(992年):始祖敦公,自光州固始随王(指忠懿王王审知)渡闽。初从父霸、弟膺居于清流泰宁乡梓潭村。及父卒,葬于清流白塔桥焉。厥后,又改筑闽清之南乡盖平里凤栖山,其庵号曰“积善堂”,又曰“虎丘凤栖山”。 这是至今听见,有关黄敦、黄膺兄弟入闽的较早文字,并载及其父。文字虽不多,但表述尚明白。而且,后之谱牒记载多与之相承。

《义山黄氏世谱》民国二十一年(1932年):唐末乾宁四年,始祖敦公,行五,与父霸公偕弟膺公,自固始从忠懿王王审知入闽。初居清流梓潭村。父卒,葬于白塔桥头。后居梅溪场(即闽清)盖平里凤栖山。娶妣江南陈氏,生六男:宗、礼、凝、孛、启、余。生唐大中甲戌(八年·854年)八月初三日子时,卒后梁乾化辛未(元年·911年)四月廿八日午时,寿五十有八岁。

《虎丘六叶黄氏宗谱总谱》:公讳敦,字庆举,号万年,行五,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,生于唐大中甲戌(八年·854年)八月初三日子时。光启元年(885年),偕弟膺公,随忠懿王王审知入闽。卒于后梁乾化辛未(元年·911年)四月廿八日午时,享寿五十八岁。

以上所记基本相同:黄敦,光州固始人,父名霸。敦与弟膺于唐光启元年(885年)随王审知入闽。后隐梅溪盖平里凤栖山,卒年58岁。

《青山黄氏世家宗传》宋绍兴五年(1135年)修:入闽始祖讳膺公,字世铭,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。唐太宰迁之后,五季时,梁太祖拜王审知为中书令,封闽王。公与审知友善,遂偕兄敦公,于唐僖宗光启元年(885年),随之入闽。侨居邵武军武阳故县(即邵武县)之仁泽乡(距今郡城东北十五里),因世家焉。生唐宣宗大中四年庚午(850年)四月十九日,天资颖悟,学行俱优,而律赋自成一家。卒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戊子(928年)九月初二日,享寿七十有九岁。配妣杨氏耀卿……。夫妇合葬麈溪之原。生二子:曰茂材、曰茂哲。宗传所记,黄膺为黄敦之弟,于唐光启元年(885年)随王审知入闽,与前几节所述皆一致,且增“唐太宰迁之后”;唯黄膺生年却在黄敦之前。

《黄文肃公世家宗谱》、《鹳薮黄氏族谱》:敦公,辇公之子。唐光启初,同弟膺由光州固始县,避乱入闽,依王年(898年)与之请地,隐居梅溪场盖平里(今属闽清县)凤栖山家焉。生唐宣宗大中元年(847年)正月十五日子时,卒梁乾化元年辛未(911年)四月二十八日未时,寿六十五岁,葬本里积善院(孙彦荣拓公故居建,玄孙诰撰碑记)后凤栖山之阳,有虎负土成阜之异,因名虎邱(又曰虎葬)。娶江南陈氏,生子六:长曰宗、次曰礼、三曰凝、四曰孛、五曰启、六曰余。是为虎邱黄氏之祖。宋文文山先生诗曰(是为虎邱四句诗也):“六叶同开一样亲,莫因小事便相争。一回相见一回老,能得几时作弟兄!”

膺公,轮公之子,字世铭,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。唐太宰迁之后,五季时,梁太祖拜王审知中书令,封闽王。公与王友善,遂偕兄敦,于唐光启元年(885年)随之入闽,侨居邵武军武阳故县(即邵武县)之仁泽乡(距今郡城东北十五里),因世家焉。生唐宣宗大中四年庚午(850年)四月十九日。天资颖悟,学行俱优,而律赋自成一家,细行以矜志,遂宁而言道,接义方,有训子秘书而赠,不牵拘于仕进之骄人,恢恢乎天地同流之气象也。卒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戊子(928年)九月初二日,寿七十有九。娶杨氏耀卿,生唐大中四年庚午(850年)九月初一日,德性慈祥,持家有节,徽音裕后,子显其光。恩赠太恭人,卒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(927年)七月十五日,寿七十有八。夫妇合葬尘溪之原。生子二:长曰茂材、次曰茂哲。

此记与前数节绝大部分都一致,且订正了敦、膺兄弟生年的抵触,又增了“敦公,辇公之子”,“膺公,轮公之子”,表明二人系堂兄弟。但不知黄霸是否黄辇。再一点,所载宋文文山诗,虎丘谱牒均为《敦公训子诗》。

二、黄膺世系及其衍派

蔡元定《东阳黄氏世家宗谱序》:宋绍熙五年甲寅(1194年)春三月清明前一日:畏友黄君仁卿(黄干之兄),世系始于唐太宰讳迁,世居河南。五代末,厥祖膺,随王审知入闽,居邵武仁泽乡。生茂材,拜秘书郎;生子男四人:曰宾、曰推、曰惬、曰鸣凤。这是至今所见,有关黄膺世系较早的记载,并出自名家之手,其可信度当较大。

江夏郡《潭溪黄氏重修世谱》清道光三年(1823年):始祖甲三公讳膺,字世铭,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。唐太宰讳迁之后,五代时梁太祖拜王审知中书令,封闽王。公与审知友善,遂同入闽,侨居邵武军仁泽乡,因世家焉。生唐大中四年庚午(850年)四月十九日,卒唐天成三年戊子(928年)九月初二日,享寿七十九岁。妣杨氏,生一子:曰茂材。乙一公,讳茂材,字天成,生唐乾符三年丙申(876年)二月十一日,卒唐(周)显德五年戊午(958年)五月十九日,享寿八十三,葬邵武军石岐源。妣王氏。

轮——

膺——茂材—— 推

鸣凤

建瓯《江夏环峰黄氏族谱》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:膺公,轮公三子,是为入闽始祖。字世铭。府君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,唐太宰讳迁之后。五代时,梁太祖拜王审知中书令,封闽王。公与审知友善,遂同入闽。侨居邵武军仁泽乡,因世家焉。生唐宣宗大中四年庚午(850年)四月十九日。天资颖悟,学行俱优,律赋自成一家,训子义方有道。卒天成三年戊子(928年)九月初二日,享年七十有九岁,以子恩赠秘书丞。德配杨氏。生一子:茂材。

以上二记与《蔡序》完全一致,当为可信。但黄膺究系子一、还是子二存在疑点。

黄膺衍派:

清咸丰《邵武县志》卷十四“儒林”:宋黄徽,其先光州固始人。祖膺从王潮渡江,居邵武故县。徽以儒术名,游梁宋间,与赵普善;不肯与陈桥议,放还里。

卷二朱熹撰《金紫光禄大夫黄公墓志铭》:黄公讳崇,字彦高,其先光州固始人,十一世祖膺避地入闽,今为邵武军邵武县人。……孙履为尚书右丞……祖汝臣,不仕。父豫用。

《朱熹集》卷九十一《端明殿学士黄公墓志铭》:公姓黄氏,讳中,字通老。其先有讳膺者,自光州固始县入闽,始家邵武。至公间十有二世矣。公之曾大父汝臣。大父豫,假承务郎。父崇,赠金紫光禄大夫。……建炎再造丞相潜善从祖父也。

《八闽通志》卷七十“人物”:“黄履,字安中,邵武人。”“黄棨,字肃甫。中之孙。”“黄伯思,字子睿,履之孙。”“黄潜善,履之从弟。”

宋真德秀《真西山文集》卷之四十五《宋故乡贡进士黄公墓志铭》:君名振龙,仲玉字也。其先自固始入闽。五世祖庸轻财乐施,长者之称自此始,……子二人:曰朴、曰格。

黄干《勉斋集》卷之十七《贡士黄君仲玉行状》:君讳振龙,字仲玉,姓黄氏。九世祖自光州之固始从王氏入闽,因仕焉。居言路,有直声,后迁至中丞。子孙散处,有居福州城东者,至五世祖亨,有厚德,自奉薄,喜施予,乡闾感之,号为长者。曾祖讳□,祖钧,父行知。自亨以来皆能继其家声,故今称长者不绝。

以上所载可知,黄豫、黄崇、黄中、黄履、黄伯思、黄潜善、黄振龙、黄朴等都是黄膺的后裔,不仅居邵武,还散处福州福建、广东各地。

三、黄膺与黄惟淡、五经先生

周士枢《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》宋咸淳七年(1271年):膺公,字惟淡,号幽谷。唐时,自光州固始入闽,徙居邵武平洒,以五经课子,显名于世,号曰五经先生。二子:曰政、曰皓。

黄华衮《鹳薮黄氏宗谱旧序》清康熙乙亥三十四年(1695年):唐始祖膺,自光州固始入闽,徙居邵武平洒,以五经课子,显名于世,号为五经先生。三传而锡祖出焉,又卜处于吾郡南乡,中林木阴郁,有鹳鸟百千巢其上,因名之曰鹳薮。振振绳绳,此其兆也。四传峭祖,生廿一人,皆成立。因召诸子,就地命名。

上杭太平里《黄氏族谱》清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:膺公,讳惟淡,号金谷,官吏部侍郎。公自光州固始入闽,居邵武平洒家焉。以五经课子,名显于世,号五经先生。娶曹氏,生子三:长名皓,次名盛,三名桂。

《五经黄氏宗谱》清光绪戊戌年三修:膺公,始迁祖,任公长子,公讳宝,号惟淡。生于唐僖宗光启元年(885年),授左仆射,官至银青光禄大夫,与胞弟敦公同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。公随王审知入闽,遂卜居邵武城北之故县。今登谱首,特尊为始祖。公以五经课子,世号五经先生。

其世系为:膺——茂明——锡——峭

邵武竹粟《黄氏宗谱》民国庚辰29年五修:唐膺公渡江入闽,至峭公由邵武和平为百世不迁之祖。膺公,始迁祖,任公长子,讳宝,号惟淡。生于唐僖宗光启元年(885年),授左仆射,官至银青光禄大夫,与胞弟敦公同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。公随王审知入闽,遂卜居邵武之故县。今登谱首,特尊公为一课子,世号五经先生。膺公子二:曰茂材、曰茂明。茂明生锡,锡生峭。

以上各说,均把黄惟淡、五经先生与黄膺混同为一人。但他们的衍派与黄膺并不相同。

黄惟淡衍派

明弘治黄仲昭《八闽通志》卷之七十:黄伸,字彦发,邵武人。远祖惟淡,教子皆登科,世号黄五经。伸与兄仅、弟侑齐名,时比“河东三凤”。伸,嘉祐六年登进士第。

明何乔远《闽书》卷百一十五:黄伸,字彦发,黄五经裔孙也。五经名惟淡,教子皆登科,世号黄五经。伸与兄仅、侑齐名,时比“河东三凤”。

宋何澹《小山杂著》中《黄公墓志铭》:黄永存,字坚叟,其先光州固始人。唐末,惟淡者入闽,始家邵武。以五经分授诸子,号黄五经。生知良,宰信州贵溪县。六传而到曾祖扃,咸有隐德。扃生蒙,以文鸣于乡,赠中奉大夫。生公父中美。又:黄遹,字景声。始祖惟淡,自光州固始徙邵武,五子各授一经,人名黄五经。后派别而居和平者,公系出焉。

元苏天爵《滋溪文集》卷十三《元故奉训大夫湖广等处儒学提举黄公墓碑铭》:闽有名士黄公,讳清老,字子肃,由进士起家。……按黄氏,光之固始人。讳惟淡者徙闽,五子各明一经,世号“黄五经家”。贵溪令知良,第三子也,居邵武之和平乡。及子俏生,植树于门曰:“汝大,则吾宗蕃衍。”既久,树乃畅茂。俏有子二十一人。宋元丰间,其孙德裕,官少保。

清咸丰五年《邵武县志》卷十四“宦绩”:黄德裕,字仲益,黄五经后,元丰二年进士。历知闽县,方正有为;再知凤翔,卒。

以上各节充分说明,黄惟淡即五经先生。他与黄膺当非一人,不宜混同。

四、关于黄峭的种种记述

(一)几位相似相仿的黄峭

1、光州的黄峭

清嘉庆二十三年《彝伦堂石桥族谱序》:隆公于隋文帝时,官居内阁左学士,娶夫人七,生二十一子。至炀帝登极,残害忠良。公忠言犯阙,帝乃陷其于狱。公之第十子石氏所生,名鞠者,官居谏议大夫,挺皋极谏隋朝,隆公见势莫挽,乃谕之曰:“帝非明主,不可以谏争,子其行也。吾当尽忠。”继之,遂赋诗四韵以嘱之。

宁德石桥《黄姓宗谱》及各《分支宗谱》:光州分源祖忠武公,讳隆,号硝山。隋文帝时,官西都留守,左班大学士,行十六。娶夫人七,生二十一子:吴氏生二子,林氏生四子,陈氏生二子,石氏生五子,方氏生一子,周氏生二子,孟氏生五子。时隋炀帝无道,公同第十子官谏议大夫黄鞠,直言上谏,帝不纳,反遭其害。公批麟触怒,下廷尉狱,拘禁天牢。公告诸子曰:“帝非明君,岂可苦谏?吾当以身殉职,尔等兄弟应即逃奔他方,择地立业。”并在狱中赋诗一首,以作儿孙辈他日会亲认祖之隐语。

这位硝山,是隋代光州人,名隆。也生二十一子,但为七位夫人所生。而且遣子时也赋诗一首。

2、河南的黄峭

江西宜春清江夏堂《黄氏宗谱》:保信公,于唐大和年间(827—835年)官授荣禄大夫,生子二:宝、贾。贾生实。实公,字友成,唐咸通末年(870年左右),擢国子监,官至黄州团练使。配张氏,生子三:珀、任、住。住公,一名锡,字启祥,号企轩,又名伯四郎,雅好山水,不愿仕进,迁居河南省归德府永平县和平街城堡头中堡鹤薮树下。配熊氏,生子峭。

峭,字竣德,号靖节。唐开成丙辰正月十六日生,同父居址。性敏慧,志好学,淹通经史。唐乾符甲午明经登第,累官至工部尚书。历职数载,遂解组归田,治家严明。虽子孙众多,内外肃然。后以年迈难支,又思食用浩大,若贪一直守此,非长久之计。乃以后晋天福元年丙辰(936年)正月旦日,召集诸子而嘱之曰:“余今年迈,每忧九泉之虑,难理桑中之业。今于三妻位下,各留长子侍奉;其余十八子各自为谋,各营生业。……今作诗一首,与尔兄弟存览。后人观此,可以序昭穆,笃宗谊,千年后能诵此诗者,即系的脉。”

这位黄峭是唐末人,同父居址在鹤薮树下,也是三妻二十一子,同样有遣子之举;但他祖父名实,父名任,一名锡,迁居河南;而且这位黄峭,字竣德,号靖节,并无兄弟。

3、江西抚州的黄峭

宋黄庭坚《江夏源流山谷序》:查阅《唐书》,禹锡公三子秉清公,生选诚公,选诚公生珍仪公,珍仪公生卓贤公,卓贤公生明德公,明德公生用忠、用志二公。用志公生宾公,字文任,居江西抚州府。生弘公,字锡联;环公,字锡聪。弘公生三子:长一郎,讳峭公;次崤公;三岐公。峭公,字瑞麟,登进士第,官工部尚书,娶上官、吴、郑三氏,共生二十一子,以时变告老。值峭、岐二公身故,公群守一堂,百有余丁。一日得听黄巢与王仙芝聚众谋逆。……公唤一堂,尽宜迁避,身佩杨柳,远迁就近,各行变通。先是香公庙匾列二十一房,今时老夫二十一子,与崤岐四子,环公七子,共三十二名编列,愿迁移居,各记本姓支派。峭公嘱曰:

郢州江夏遽移乡,恐久渊源未许详。

姓据陆终来历远,庙传扉相祖宗香。

随居奉寝先灵妥,到处和邻世业昌。

聊记嘱言欣命韵,能知安德共流芳。

这位黄峭,与邵武的黄峭更相似,三妻(姓氏均相同)二十一子,也有遣子诗。但他比之年代更早,而且居江西抚州。祖父名宾,字文任;父名弘,字锡联;黄峭,名一郎,字瑞麟,兄弟三:峭、崤、岐。这些均不同。

4、湖南宁乡的黄峭:

清黄赤潭《江夏堂黄氏源流总序》(原载湖南宁乡箭楼支民国20年黄氏族谱):汉朝文疆公香以孝行著,官至尚书令。生琼公,始拜议郎,迁尚书仆射,赠车骑将军,谥忠侯。琼公生阁公,阁公生琬公、瓒公。琬公历官五官中郎将、司隶校尉诸职。瓒公之孙智顷公生忠公、贲公。忠公善用兵,蜀将,封五虎将军。贲公见汉祚将移,退居不仕,则我祖之在汉时固乎世家也。

贲公之长子和璞公生觉公,觉公生漪园公、远瞻公。远瞻事晋安帝,封征虏大将军。生峭公,为徐州刺史,生二十一子。值孙恩起事,据有八郡。公以身许国,命子避乱四方,临别赠诗以勉之。诗曰:“勒马奔程自主张,男儿随处可开疆。远游外境非吾境,久在他乡是故乡。继志莫忘莲胆苦,传家须并桂兰香。我居官守难逃避,为愿尔曹百世昌。”二十一子各持诗一首,即便登程。故朝赞公居广东,官散骑常侍;朝辅公居福建;朝兴公居河南;朝参公居湖广,官司棣校尉;朝选公居叙州;朝正公居大冶县;朝栋公居江南;朝匡公居浙江,官光禄大夫;朝先公居云南;朝连公居大宁;朝登公居山东;朝楷公居山西;朝钦公居陕西,官侍中;朝范公居贵州,官中护军;朝柱公居武宁;朝干公居波阳,官祭酒;朝端公居洪都,官御史;朝升公居镇远;朝襄公居江西;朝侃公居徽州,官督理青州军事;朝桢公子孙散居都昌、南丰、永丰、宜黄、金溪等处。各公苗裔星罗棋布,几遍天下。而朝端公者,则我沇江双井之嫡系祖也。

这位黄峭与邵武黄峭也有相似之处。虽无三妻,但廿一子名字、居处都很清楚。而且“八句诗”也更相近。

5、号铁公的黄峭

《白莲堂记》:黄氏祖名峭,字巨木,号山公,因避巢乱,随予四世祖洎公、五世祖兰公父子入闽。

《仁郁公传》:上官仁郁,字虞侯,五代初入闽,娶黄氏,系铁公之女。铁公者,名峭,俗号铁公。九世祖与铁公交厚,因巢之乱,峭避巢同姓之祸,遁居和平鹳薮,生廿一子一女。……黄氏葬峭墓侧。

《闽樵和平上官氏宗谱》:黄峭婿上官仁郁,仕梁,为前将官,封建成虞侯。……生于后汉天福六年(947年),卒于宋大中祥符二年(1009年)七月。

这位黄峭,号铁公,是避黄巢乱来闽,遁居和平鹳薮的,也生廿一子,还有一女。

(二)邵武的黄峭

1、史志记载:

元苏天爵《滋溪文集》卷十三《元故奉训大夫湖广等处儒学提举黄公墓碑铭》(已见于前文)。

清咸丰五年《邵武县志》卷十九“杂记”:黄峭,字肖山,和平人,生于宋季,仕元致通显,年八十二卒,葬鹳薮。有妻妾三,生二十一子。晚年以宗族繁盛,出积赀分命诸子择地而居。于是,有去其乡而占籍他州,至聚族千指者,闻其宗派多称为邵武黄氏二十一子之后。平生著述无所见,惟建宁《卢田黄氏家谱》所载有《题书院四景》六言诗四首。

此记明载:黄峭生于宋季,仕元致通显;但不详其官职。

新编《邵武市志》“人物传”:黄峭(871—953),讳岳,字仁静,号青冈,又叫峭山。唐邵武和平坎下村上井人。

黄峭聪颖、有胆略。唐昭宗时(约890年),邵武水灾频繁,蝗虫四起,加上地方军阀割据,盗匪出没,民不聊生。青年的黄峭毅然拿出自家的积贮,聚合乡邻,兴办义师,安抚灾民,武装自卫,使地方得以安定。陇西郡王李克用见黄峭有才干,招致麾下。乾宁二年(895年),李茂贞、秦宗汉、王行瑜叛乱,黄峭随李克用平乱有功,升管江浙两广军务。次年,叛军再次进扰,黄峭又率兵讨平。因勤王有功,昭宗封其为工部尚书。后梁开平元年(907年),唐朝灭亡后,黄峭绝食数日,弃官归隐。次年,他返回故里并创办和平书院,教谕后人矢志求学。

黄峭娶有3妻,生21子。后周广顺元年(951年),他已年高8秩,便均分所积资财给儿子。除留下3妻的各自长子,遣余子散居各地,并授家谱一帙,作为日后相认的凭证。诸子临行时,黄峭口授一诗:“信马登程往异方,任寻胜地振纲常。我思外境犹吾境,身在他乡即故乡。早暮莫忘亲嘱咐,春秋须荐祖蒸尝。漫云富贵由天定,三七男儿当自强。”广顺三年黄峭无疾而终,葬于本村附近黄家林,享年82岁。平生著述仅见建宁卢田《黄氏族谱》载有《题书院四景》六言诗4首。

黄氏后裔繁衍,现散居闽、赣、粤、台诸省有海外。

此传内容比清咸丰《邵武县志》“杂记”作明显扩充,不仅采自禾坪黄氏谱牒,而且收集民间传说。作为志书似不够严谨。

2、谱牒记载:

宋黄洽《黄氏族谱原序叙》淳熙甲辰十一年(1184年)(原载《邵武禾坪黄氏大成宗谱》):琬字子琰,仕镇西将军,生二子:长权,次保义。权徙巴西,又三传曰珣。孙讳湘,仕晋侍御史。生二子:长尧,分金陵;次广,任晋大元帅。广生迪,仕江夏太守。迪生志,徙居邵武三十三都禾坪鹤薮之始祖也。又五传至梅山公,名孔。生三公,讳孟,玄孙讳相,小名十郎,字巽夫,登唐贞观元年乙丑二甲第十名进士,累官侍讲学士。生子简,大中大夫。生子肃,仕后晋殿中侍御史。肃生四子:长一郎,迁湖广嘉平;次二郎,居江西嘉禾,迁湖广白沙;又三郎,居嘉禾,今改南丰;最次者四郎,名忠,讳锡宋,至道中任教授。生子实郎,讳字峭山,登祥符戊申元年(1008年)三甲第九名进士,初守江夏有功,迁奎章阁,累官侍郎制直学士、尚书仆射,元丰五年(1082年)追赠少保,谥文烈。娶三妻:官、吴、郑,生三七二十一子。长妻夫人官氏,生七子;二夫人吴氏,生七子;三夫人郑氏,生七子。分派源流,一一而清。

这是至今所见邵武禾坪谱较早的谱序,可能保留较原始的信息。  宋黄震《黄氏族谱序》咸淳元年(1265年)(原载《邵武禾坪黄氏大成宗谱》):琼之孙琬,字子琰。琬生权公。权公以下:济方公、珣郎公、侃公、湘公、广公、迪云、志公、良公、俭公、裳公、剑公、德明公、恭公、梅山公、孟公、用成公、节公、福公、巽夫公、简公、彬公、肃公、四郎公。至四郎,名锡,生峭公,讳实郎,号峭山,登宋真宗祥符元年(1008年)戊申科第九名进士,初仕江夏太守,有功,迁至平章阁大学士,至神宗五年追赠少保,谥文烈。居邵武禾坪鹤薮树下,娶官、吴、郑三妻。官夫人七子:长和,仕大理寺丞,居原鹤薮;次梅,居九江黄梅口;三荀,居兴化府莆田县;四盖,居邵武盖竹村;五楚,居建宁楚溪上堡;六龟,居邵武大龟潭;七洋,移居泉州晋江。吴夫人七子:长福,移闽县细村;次渠,移漳浦;三政,移建宁建阳县;四宁,移宁化上里;五芦,移建宁堡芦田;六林,居邵武梅林;七塘,居建宁。郑夫人七子:长井,移江西嘉禾,改南丰双井关;次永,居建宁永城堡黄坊;三延,居延平府;四城,居宁都石村;五潭,居邵武潭头;六发,居祖鹤薮;七橙,居延平府南平县黄橙口。二十一子昭昭矣。

黄洽与黄震两序,时隔82年。其中,对黄峭的上祖世次记述基本相同:黄峭为宋代人,祥符元年进士一致,黄峭官秩也基本相同。不同的是:一序黄峭父名忠,字锡宋,二序改为父名锡。一序称峭之十代祖以上黄志已迁邵武禾坪鹤薮;二序则说黄峭居禾坪鹤薮树下。而一序二十一子只点其数;二序则二十一子从人数、名字到分居的地点一一列出。

宋周士枢《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》咸淳七年辛未(1271年):琼公生六子,长孚德。孚德公之子琬公,字子琰,任豫州牧,封关内侯,复封阳泉侯。瓒公三子孚礼,官谏议大夫。生子连公,任吏部尚书。连公子威,西晋怀帝时,封江夏郡。子竢公,生四子,三曰椿公,生子丕诚。诚公长子伯兴。兴公长子秉哲,哲公子帘。帘公长子仕甫,甫公长子聪。聪公六世孙膺公,字惟淡,号幽谷,唐时,自光州固始入闽,徙居邵武平洒,以五经课子,显名于世,号曰五经先生。公生二子:长曰政,次曰皓。政公官节度使,徙成都;皓公字太平,官内翰学士,亦二子:曰任、曰福。任公官本郡参府,子三:长锡平、次鉴、幼錬。锡公字禹器,梁太祖朝官,授邵武千户,钦宗时赠尚书。生五子:长峭山、次义山、三德山、四海山、五岱山。锡公长子峭山公,名岳,字仁静,号青冈,后唐庄宗时,官征为工部侍郎。娶三夫人:上官氏七子……,吴夫人七子……,郑夫人七子。共廿一子,三夫人各留长子,其余十八支,各居异地,乃由天定。

关于黄峭的记述,禾坪黄氏谱历经多次的演变,而周序是第一次演变;尤其此序与黄震序时只隔6年,因何有如此大的变化,颇难理解。一是黄峭的上祖全变,原属黄香长子黄琼、黄琬派,变为属黄香四子黄瓒、孚礼之后;二是从黄峭高祖至其父,从“简—彬—肃—锡—峭”,变为“膺—皓—任—钖(禹器)—峭山”。三是开始出现黄膺,字惟淡,号曰五经先生,唐时自光州固始入闽,徙居邵武平洒;四是峭山兄弟从一人增至五人;五是黄峭改为黄峭山,名岳,字仁静,号青冈,从“宋乾符元年进士”改为“(后)唐庄宗时,官工部侍郎”。六是长夫人官氏改为上官氏;二十一子的名字、排列次序、迁徙地也都有改动。此次改动的许多表述一直流传至今,当然,内容也在不断“丰富”。

(三)黄峭的方方面面

1、字号名讳

清咸丰《邵武县志》:黄峭,字肖山。

新修《邵武市志》:黄峭,讳岳,字仁静,号青冈,又叫峭山。  宋黄洽《黄氏族谱原序叙》:名实郎,字峭山。

宋黄震《黄氏族谱序》:峭,字实郎,号峭山。

宋周士枢《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》: 峭山,名岳,字仁静,号青冈。

闽汀杭邑新坊乡《黄氏家谱》:黄峭,字献瑞,又字实登,号肖山。

2、父兄:

宋黄洽《黄氏族谱原序叙》:父四郎,名忠,字锡宋。无兄弟。  宋黄震《黄氏族谱序》:父四郎,名锡。无兄弟。

宋周士枢《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》:父锡,字禹器。兄弟五:峭山、义山、德山、海山、岱山。

《峭祖行录》:父弘,字锡联。兄弟三:峭、崤、岐。

闽汀杭邑新坊乡《黄氏家谱》:父黄锡,名忠,字至明。兄弟二:崤、峭。

3、生卒时间

清咸丰《邵武县志》:生于宋季,仕元致通显,年八十二卒。

《禾坪黄氏宗谱》、《鹤薮黄氏族谱》: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辛卯(871年)四月十五日戌时,卒于后周广顺三年癸丑(953年)十一月初十日巳时,享寿八十有三。

清光绪十六年广东梅州翰修墨林氏编撰《江夏渊源》:生于后晋天福元年丙申(936年)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时,卒于宋明道二年癸酉(1033年)二月十八日辰时,享寿九十有八。

上杭南阳《黄氏宗谱》:生于宋雍熙元年甲申(984年)十月十五日午时,卒于宋元丰四年辛酉(1081年)二月十九日,享寿九十八岁。

4、出身官职。

邵武《御制碑文》:宋赐进士太子少保谥文烈讳峭山之佳城。

清咸丰《邵武县志》:仕元致通显(无具体官职)。

新修《邵武市志》:管江浙两广军务,封工部尚书。

宋黄洽《黄氏族谱原序叙》:登祥符戊申元年(1008年)三甲第九名进士,迁奎章阁,累官侍郎制直学士,尚书仆射,元丰五年追赠少保,谥文烈。

宋周士枢《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》:后唐庄宗时,征工部侍郎。

志坚堂《鹤薮黄氏族谱》:千夫长,千户侯,钤辖江浙两广军务,封工部尚书,出守岐雍三郡。

清光绪十六年翰修墨林氏《江夏渊源》:宋乾德三年乙丑(965年)进士,官授江夏太守,封千户侯,巡抚吴粤等处;治平四年(1067年)迁平章阁侍制直学士兼刑部尚书;元丰五年追封太子少保,谥文烈。

5、廿一子:

最初见宋咸淳元年(1265年)黄震《黄氏族谱序》:长和,仕大理寺丞,居原鹤薮;次梅,居九江黄梅口 三荀,居兴化府莆田县; 四盖,居邵武盖竹村; 五楚,居建宁楚溪上堡; 六龟,居邵武大龟潭; 七洋,移居泉州晋江; 八福,移闽县细村;九渠,移漳浦;十政,移建宁建阳县; 十一宁,移宁化上里; 十二芦,移建宁堡芦田; 十三林,居邵武梅林; 十四塘,居建宁; 十五井,移江西嘉禾; 十六永,居建宁永城堡黄坊; 十七延,居延平府;十八城,居宁都石村; 十九潭,居邵武潭头; 二十发,居祖鹤薮; 廿一橙,居延平府南平县黄橙口。

宋周士枢《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》,除四盖以外,几乎都有了变化:

长和,调整为居禾坪侍奉;次梅改为居泰宁县梅口;三荀改为居泰宁县上荀;五楚改为居建宁楚上黄坊;六龟改为居将乐上龟洋;七洋改为居沙县黄洋岩前;八改为政,居禾坪侍奉;九改为化,居汀州宁化县;十改为衢,徙泰宁县永兴上下衢;十一改为卢,徙建宁县卢田安吉坊;十二改为福,徙福州闽清细田村;十三林,改为徙泰宁县梅林;十四塘,改为徙建宁县开山堡石塘;十五改为发,居禾坪侍奉;十六改为潭,徙将乐黄潭;十七改为城,徙新城石塘,后移平溪;十八改为延,居延坪津口;十九改为允,居建宁县允盛堡毛坊;二十改为井,居南丰县龙井乡双井头;廿一改为层,居延平府黄层口。名字改了五个;徙居处动了十四个。

以后《邵武禾坪黄氏宗谱》形成了《二十一子公名诗》:和梅荀盖楚龟洋,政化衢庐福林塘。发潭城延允井层,官吴郑氏共流芳。有的把后二句改为:“发潭城延同允井,层居念一共雁行。”

还有把“龟”改“规”,把“衢”改“瞿”,把“福”改“禄”,把“延允”改“石求”的;而对廿一子排列顺序的变动就更多了。总之,廿一子遣走之时,都已成年人,然而,却无一人有名字,以上这些显然全是以居住地为名字的,实在令人费解。

关于廿一子还有三点:一是宋咸淳七年(1271年)周士枢在《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》提到黄峭二十一子,共发70孙,时距黄峭卒后二三百年,当已定局;可是如今峭山宗支却衍成193孙,剧增了123孙,翻了一倍多,说明其中相当多支系有不实之处。二是黄峭长子和,生于唐大顺二年(891年),卒于天圣五年(1027年),享年竟达137岁,令人生疑。三是黄峭三子黄荀生于唐乾宁三年(896年),于宋太平兴国八年(983年)中进士,时年88岁,这样高龄的进士,亦值探究。

五、关于“八句诗”。

“八句诗”曾经在黄氏峭山支系广泛传播,长期以来,有人把它说成是峭山后裔专有的“认祖诗”。其实“八句诗”远在黄峭之前就已产生。近年有人考证:

战国时期,春申君黄歇在李园之变前,有意制谱十三帙,分发给各子女,谱后附有《楚声歌·送子行》:

骏马同堂兮赴异邦,任从胜地兮立纲常。 身居外境兮犹吾境,家住他乡兮即故乡。 朝夕莫忘兮亲命语,晨昏须荐兮祖宗香。根深叶茂兮同庥庆,有志儿女兮当自强。

据说这是最早的“八句诗”。

西汉宣帝本始年间,黄霸任丞相长史,与尚书夏侯胜犯忤旨“不立武帝庙”,遭连坐下狱,夫人巫氏将《送子诗》改为七律《认亲诗》教诸子逃奔。

骏马同堂赴异乡,任从胜地立纲常。 身居外境犹吾境,家住他乡即故乡。 朝夕莫忘亲命语,晨昏须荐祖宗香。 根深叶茂同庥庆,阳夏儿郎总炽昌。

只是首句的“邦”改为“乡”,末句改为“阳夏儿郎总炽昌”。

东汉献帝时,董卓专权,太尉黄琬尽忠汉室,殉难。赵夫人泪训诸子逃生,又将“八句诗”作些改动:骏马同堂出异方,任从随地立纲常。 身居外境犹吾境,家住他乡即故乡。 朝夕莫忘亲命语,晨昏须荐祖宗香。 但愿苍天垂庇佑,炎王儿孙永炽昌。

“炎王”寓琬子“黄琰”,以作认亲私记。

唐高宗永徽间,黄守恭在泉州经商发迹,置田千顷,舍地创建开元寺。匡护禅师劝其让诸子外出,自谋发展。分遣时,他又依前诗改作“饶钹诗”:

骏马登程往异方,任从随处立纲常。 汝居外境犹吾境,身在他乡即故乡。 朝夕勿忘亲命语,晨昏须荐祖宗香。 苍天有眼长垂佑,俾我儿孙总炽昌。

到了后周广顺元年(951年),又有了黄峭的“遣子诗”:

信马登程往异方,任寻胜地振纲常。 足离此境非吾境,身在他乡即故乡。 早暮莫忘亲嘱咐,春秋须荐祖蒸尝。 漫云富贵由天定,三七男儿当自强

此外,锦田黄还有道隆的“认亲诗”,宁德黄鞠也传黄隆的“遣子诗”,如此等等。据云至今黄姓的“认亲诗”已有六十多种,但总是大同小异,只作个别字词的变动。所以,不论《纳奄仁义谱》的稽核是否准确,也不论黄文华的探考人们是否认同,还不妨黄氏宗亲中有更高明的见解。“八句诗”也许可以看成是黄氏祖辈的集体创作,它并非黄姓中某一支系的“专利。

前一篇: 再论邵武黄氏膺公派与峭山派的关系
下一篇: 化公后裔源流世系初探之一(景德二年(1005)甲科进士宁化人黄迪)

Copyright © 2014 - 2024 All Right Reserved
广东大埔 黄氏家庙 光德黄氏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10954号
联系我们: 光德黄氏 | 客都小渔 | 黄优兵